淳安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商旅生涯、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3-04-10 15:41:11
从最近的两次重大会议上,可以看出,中国今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已经确定了方向。
外界分析,现行的政策落实将成为下半年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柱。民生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这次政治局会议上的表现来看,货币政策并未“加码”,今年下半年,政策仍将延续,主要是扩大信贷规模。
中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刘鸣认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货币政策的走向:聚焦流动性环境,加大企业信贷力度,以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准财政”。
他相信,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稳定就业、稳定价格,没有必要提前透支总量的政策空间。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今年下半年CPI的上涨趋势将会在货币政策的权重中增加,而主要集中在扩大内需和宽信用场合,比如增加企业贷款,以及用好准财政来支撑基建。
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宏观调控要以稳定经济市场为重点,确保稳定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要做到精确、有力、合理、适度,不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不过度使用货币、不提前支付未来。
“稳定的货币政策强调的是精准度,而总量控制工具将会保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以适应经济复苏的需要。”连平说,7月地方公债发行规模收缩,专项债等财政支出进一步加速,受疫情反复影响,7月财政季节性收入增长,且央行逆回购回笼资金量相对较小,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金融工具、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等也将投放部分资金,8月市场流动性仍可能维持相对宽裕局面。
“保持稳定的货币政策,强调宏观调控和宏观调控的作用,不太可能在今年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性紧缩。”连平相信,目前国际通货膨胀率依然居高不下,国外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短期来看,中国今年八月份降息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宏观调控要加大内需,重点在哪里?由货币政策推动的“活水”将流向哪里?
广发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认为,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内需的三大支柱,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是最具政策弹性的,而基建是政策控制能力最强的领域,这一次政治局会议专门提到,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在传统基础设施方面,必须要起到反周期的作用,这也是中长期信贷投放的一个重要手段。”平安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今年下半年新增8千亿元的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或将对基建行业的信贷投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钟正生表示,在政策性银行中,发展银行主要集中在建设方面,根据2021年的报告,其放贷金额高达54%。明年的基建总投资规模将达到18.87万亿,如果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有5000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将会拉动基建投资的2.65个百分点,是“稳增长”、“稳信用”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