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太凶猛:八天新增20万,放开还是封闭?三位专家给出意见

2022-12-07 16:29:51

雅思考试回忆

今年秋冬季的这波疫情已经席卷全国大江南北,北京、石家庄、郑州、重庆.....每个地方的人们都在忙着抗疫:不是做核酸就是被隔离!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近一周公布的全国疫情感染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蹊跷的地方,下面先来看下过去八天的感染数据,累计感染超过20万例。

11月18日,新增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24263例;

11月19日,新增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24215例;

11月20日,新增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26824例;

11月21日,新增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27900例;

11月22日,新增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28883例,

11月23日,新增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31444例。

11月24日,新增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32881例。

11月25日,新增确诊及无症状感染者:35114例。

许多地方为了控制住疫情,被迫采取了静默的方式。这就好比治疗肿瘤要化疗一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比如郑州等地,有些小区封了四十天了,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其他问题,比如许多人没了收入、老人看病难等。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国务院20条重磅出台,明确指出禁止搞一刀切封控。后面更令人兴奋的是,默默无闻的石家庄打响了解封的第一枪。要知道,13号石家庄疫情每天感染数字还在上涨。

对于石家庄的这个壮举,外地人纷纷点赞,希望本地政府尽快效仿。本地老百姓则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令人欣慰的是头四天,石家庄的感染者却是大幅下降。可惜到了17号就开始暴力反弹,24号已经突破3000人大关,短短八天增长了13倍,用恐怖来形容,毫不夸张!石家庄有点惊慌失措,马上又是一波迷雾炒作,77万大学生紧急放假,21号又开始重启核酸检测和全城静默5天,据说今天到了解封的日子了,石家庄仍旧没有放开,各小区继续静默!

为什么要花大篇幅讲述石家庄的这几天起伏呢?因为它完完整整将现在老百姓的所有想法和行动演绎了一遍。现在整个社会围绕是放开还是封闭的争论甚嚣尘上,各有各的道理,谁也无法说服谁。

支持解封的人无外乎下面几点理由:

1、病毒毒性降低。

病毒经过三年进化,致病性没那么强了。这个可以从近期北京死亡病例看出来,都是八九十岁免疫力低的老人。

2、经济不允许。

如今的年轻人可不比当年,大部分都背负着房贷、车贷,加上储蓄不多,一不干活就要断炊,他们一旦不干活,马上就要债务缠身。

3、外围都放开了。

最近卡塔尔世界杯如火如荼进行,国内球迷除了看球外却不约而同好奇,为何几万人的球场没一个戴口罩的呢?他们不怕吗?许多人拿着国外放开来作为放开的理由。

看了这三个理由,确实很有道理。但是依然无法说服支持管控的人们,毕竟谁也不愿意被自己感染。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不妨听听权威专家怎么说?要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钟南山、张文宏、张伯礼三位专家。

1、钟南山院士

钟南山院士透露:奥密克戎同其他的病毒株相比较,总体来讲,它患病比较轻,主要是在鼻咽和大气道

2、张文宏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于11月18日,对奥密克戎做出预测:传播极快、致死率低、病毒进入稳定期。并强调了“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也在逐渐降低”。

3、张伯礼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近日表示: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在减弱。

看得出来,这三位重量级专家给出的判断基本一致,总结起来就是现在的新冠病毒没有那么可怕,大家不要过于担心!这时候一些人可能犯嘀咕了,是不是就要完全放开呢?其实,这是存在误解的!

三位专家说病毒致病力下降不假,但是大家忽视了传播速度还更快了呢!现在的病毒是变异的奥密克戎BA.5.2,已经摆脱了飞沫传播,更多是气溶胶传播,潜伏期也缩短到1到2天,这就是为何最近一周,全国感染人数暴增的原因之一。

除了病毒,还要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是人口大国,我们参考两个重要国家的数据:美国大约31%人口感染,日本大约19%,我们就按日本这个低的来,会有2.6亿人感染,有50.6万人死亡。另外各地医疗资源严重不均衡,三甲医院多在大城市,如果出现上述感染数量,许多地方医疗资源会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理解大家现在对封控十分厌烦了,但是若真放开,可能许多人会后悔,石家庄已经做了演习。在经济面前,人民的生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真的庆幸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让大部分人免于感染。那种天天喊着一刀放开或者完全解封的声音都是不理性的。“一放不管”和“一封了之”都是两种极端,不可取。

为了老人,为了小孩,我们还需要再坚持几天。冬天到了,春天还远吗?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

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淳安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商旅生涯、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淳安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