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投资理财、国际资讯、商旅生涯、教育科研、热点新闻、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12-02 21:22:30
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媒披露,由绿党政客领衔的德国外交部正在推动一份涉华草案,以促使德国企业减少与中国的联系,该草案尤其点名了德国化工企业、汽车企业的与华合作。草案要求德国相关企业就其在华发展给出数据及总结,以供德国外交部门评估,并对其中涉及的所谓“中国风险”进行纠正。该草案想要通过,还需要德国其他部门的同意,预计在明年年初可确定草案是否能够通过。这一草案的出现表明,德国总理朔尔茨对华展开访问加速中德合作后,德国国内的反华派也在酝酿着新的动作,以对中德合作进行干扰。就德国当下的经济状况来看,德国绿党政客不断给中德合作制造阻碍的做法,可谓极不明智。
德国汽车制造业
受困于严重的能源危机,德国内政部官员蒂斯勒向德国民众呼吁,应提前储备至少十天的饮用水和应急食品,以防备或在明年初发生的突发性停电或德国政府进行电力调配的计划性停电。能源是民生及工业发展的基础,德国民生用电已然出现危机,更何况是德国大批工业企业发展所需的海量廉价能源,而全球范围内有能力同时提供足够廉价能源、全体系工业供应链、庞大工业市场的国家,只有中国,中国是德国企业躲避危机的最佳去处,这一点不因德国国内反华势力的污蔑和阻挡而发生改变,德国商界也以行动发声强烈反对与华脱钩。
德国总理此前访华过程中12家德国企业在100多家德企的竞争中获得与朔尔茨同行访华的资格,德国商界代表结束访华后,8家德国主要企业首席执行官还在德国主流媒体上联名刊文,指出中国发展是德国的重大机遇,与华合作对德国十分重要,德企的在华发展为德国带去了大量工作岗位和经济利益。中德两国发展成果的不断壮大,既是过去数十年中中德合作的常态,也是当下德国企业寻求发展生路的关键路径。中德两国经贸规模从双方建交初的约3亿美元发展到去年的约235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也连续成为中国在欧盟国家中的最大合作方,中德合作在中欧合作中占比近26.9%,今年前十个月中德经贸规模持续攀升,已达1.26万亿元。中德合作为双方都创造了巨大发展红利,德国部分政客的对华敌视是一种基于臆断的偏见。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德企业间合作正逐步扩大化展开,巴斯夫集团在湛江投产的一体化基地不久前投入运营,投资规模为中德单笔投资最大的一百亿欧元。由于中国的工业基建优势和庞大的工业市场,巴斯夫集团在华持续壮大投资规模,目前在华设有31个生产基地、招募有约1.1万名员工,2021年,巴斯夫集团在华实现营收120亿欧元。除巴斯夫外,今年10月,德国大众集团宣布斥资24亿欧元与中国智能驾驶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24亿欧元投资规模创下大众在华发展40年投资之最。中国以开放共赢态度与各国共同发展,也期待德国在内的各国以同样的开放共赢态度与华扩大合作规模,而德国有关政客的操弄,明显是对“危难之秋”中的德国经济雪上加霜。